《特赦1959》有个史实错误,马励武可以怪天气,不能怪蔡守元
《特赦1959》有很多改编的情节,但很多关于战史方面的都不太靠谱。
其中有一段是原国军整编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和蔡守元辩论,马励武责怪他在峄县固守待援,但蔡守元离他只有二十五公里,却不肯救援,导致他苦战四天,伤亡惨重。之后,他奉命率部突围,到达上级指定的地点,去和负责接应他撤退的蔡守元部会师,但他到达指定地点后,蔡守元部却已经撤退了,所以马励武认为是作为队友的蔡守元不作为,导致他被俘,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蔡守元当然也不示弱,一开始还给马励武留了面子,辩解说他救援的时候也是全力攻击的,后来撤退是奉上级命令撤退,并不是他存心要坑马励武。但马励武依然不依不饶,指责蔡守元救援不积极,是为了保存实力,蔡守元情急之下,不得不反唇相讥,指责马励武在战役关键时刻,居然不在部队,反而和一个戏子去了枣庄,导致部队被包围在峄县的时候群龙无首,无人指挥,才导致整编二十六师的最后覆灭。两人由此发生了冲突,打了起来,被其他人拉开了。
在两人相互指责过程中,蔡守元指责说,马励武被包围是陈诚的责任,而马励武是陈诚的人,并不是他的主子,马励武也反唇相讥说,你的主子难道不是何应钦吗,华北战局恶化难道不是何应钦的责任吗?这里其实是个错误,不知道是编导有意模糊,还是无意识的,但马励武确实早年在陈诚系统的十八军供职,1935年后就转到汤恩伯系统了,抗战结束后调往东北,1946年才调往湖南,接替丁治磐留下的二十六军军长的职务。
1946年7月,二十六军被整编为整编二十六师,原来的三个师九个团,被改编为三个旅六个团,并奉命移防苏中地区,之后又逐步奉命北移,到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北上与山东野战军会师后,他又奉命北移,到了苏北地区。到1949年1哦月,马励武率整编二十六师参加了鲁南战役,并指挥了配属给他的国防部第一快速纵队的战车营,作战期间,曾于11月率部侧击解放军叶飞纵队,也就是华野一纵队,救援被包围的国军整编七十七师,造成叶飞纵队较大伤亡,被国军统帅部称为鲁南大捷。
不过马励武对战场形势的变化还是比较灵敏的。到当年十二月下旬,马励武就发现形势不对劲,解放军正在向临沂附近集结,他和附近的整编五十一师、整编五十二师都有被包围歼灭的可能,所以请求率部向苏北地区后撤,和在苏北的国军主力部队会合,但这个请求并未得到批准。转过年,元月二日开始,华东野战军部队开始攻击峄县,当时马励武确实不在部队中,部队无人指挥,只能固守待援,马励武赶回部队时,已经完全处于被包围状态,突围已经不可能了,只能固守待援。
但当时距离马励武最近的国军部队并不是似乎是融合了张淦、范汉杰等形象的蔡守元部,而是整编五十一师、整编五十九师和整编七十七师。其中整编五十一师驻枣庄,也遭到了解放军的攻击,其师部和两个团也和马励武部一样,于此战中被歼灭,整编五十一师师长周毓英也和马励武一样被俘,两人再次见面时,是在华东野战军的战俘管理所。也就是说,整编五十一师和马励武的整编二十六师都是此战华东野战军的围歼目标,根本没有能力救援马励武。
仅剩的两个离马励武最近的部队就只剩下整编五十九师和整编七十七师了,也就是原来的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从番号就能看得出来,这是参加了七七抗战的西北军部队余部,这两个部队都归徐州绥靖公署七绥区司令长官冯治安指挥。但整编七十七师的师长大名鼎鼎,这个人叫何基沣。没错,就是后来在淮海战役时战场起义,导致徐州空虚,完全打乱了国军徐蚌会战计划的那个何基沣。一个多月以前,整编七十七师被华野包围,马励武还救援过,但这时候整编七十七师和整编五十九师一看风向不对,马上 就后撤了,并没有救援马励武。
剧中马励武说,他坚守峄县四天,其实也不对。整编二十六师被包围的时候,并不在峄县县城,而是在外围的城镇,反而是在突围的时候,突围的方向是峄县和枣庄,最后只有快速纵队的七辆坦克冲出去,到达了峄县,其他部队和装备都被解放军歼灭了,整个过程只有两天。之所以突围突不出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正值天降大雪,道路泥泞,作为突围的前卫部队的快速纵队根本无法行动,无法发挥其优势。而且,原定突围时空军要配合,但因为天气原因,国军空军无法起飞,马励武只能自己突围。所以,马励武被俘后一直不太服气。
所以说,马励武如果真要怪,其实肯定怪不到蔡守元的头上,因为马励武被俘的时候,跟张淦和范汉杰都没什么关系,要怪只能怪到当时的整编七十七师师长何基沣头上,但何基沣因为在淮海战役起义有功,根本不在功德林,马励武也见不到。马励武在功德林,其实也没什么能够指责的人,因为鲁南会战的时候,其他在剧中戏份比较多的人,多数并没有参战,或者在其他战场作战,就是想救马励武,也救不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